117_1.jpg

使君子

科名:為使君子科使君子屬植物。

別稱 : 留球子、留求子、史君子、史君根、吏君子、水君子、水君葉、四君子、四蜀使君子、病疳子、舀求子、君子仁、索子果、郭砸滿、杜蒺藜子、郎姆活、山羊屎、仰光藤等。

原產地: 中國雲南、廣東、福建;印度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及東南亞等地。台灣於 1830 年由華南引入,1907 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再由日本引入,今各地普遍零星栽植。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116_1.jpg

短期落葉性藤本攀緣性灌木,植株各部有銹色短絨毛;幼時全株被銹色柔毛,初具直立莖,後葉柄變形,呈刺狀能攀延伸。葉對生,有短柄,長橢圓形,先端漸尖形,基部近心形,全緣,長 7~12 公分,寬 4~6 公分,葉柄基部宿存,並逐漸硬化為刺狀。繖房狀穗狀花序頂生,花瓣由白變紅,有香氣,花瓣 5 片,萼筒細長,5 裂,裂片為三角形,雄蕊 10 枚,花絲細而短,子房下位,花柱極長。果實橄欖狀,成熟時黑褐色,有五稜。花果期為 5~10 月。本種為古今中外著名的驅蟲藥,於治療小兒病患上至少已有1600多年歷史。

004_1.jpg

005_1.jpg

006_1.jpg

134_1.jpg

136_1.jpg

142_1.jpg

143_1.jpg

144_1.jpg

149_1.jpg

150_1.jpg

152_1.jpg

153_1.jpg

154_1.jpg

156_1.jpg

232-(2)_1.jpg

233-(2)_1.jpg

 使君子的故事

相傳北宋年間,四川潘州(今松潘)有位名叫郭使君的醫生,因經常上山採藥,發現了這種植物,其果實輕內含種子,一位樵夫告訴他,它叫「留球子」。

郭使君將留球子帶回家去,因尚未乾燥,恐其霉變,就放入鍋裡炒了一下,即芳香四溢,猶如香榧。小孫聞到香味,吵著吃了四五粒,不料第二天竟便出幾條蛔蟲,中午吃飯胃口大開。

郭使君因而發現留球子原來是一味驅蛔藥,於是四方鄰里求者絡繹不絕,留球子成了中醫驅蟲的主要藥物,郭使君被四鄰譽為「啞科醫生」(古代稱小兒科為啞科),「留球子」的名稱也被「使君子」取而代之。  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使君子 留球子
    全站熱搜

    wc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