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九蛟龍 陸上天下海能力躍增

中央社2012年6月29日 上午11:28


(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特稿)大陸「神舟九號」太空船載著3名太空人,完成和「天宮一號」手動交會對接任務返航;「蛟龍」號載人潛水器日前則創下深潛紀錄,大陸上天下海科技能力躍增,具有戰略性意義。


神九和蛟龍的成功,反映大陸科技取得多方面進展。首先,大陸擁有製造高精度、高抗壓、高耐溫度變化、高抗冷凝材料和零組件水準。


以「蛟龍」號而言,主要採用鈦合金材料,能承受深海巨大壓力且抗腐蝕。艙內還要保持與陸地相同氣壓,維持氧氣和二氧化碳平衡與常溫,考驗極大。神九和天宮同樣需要性能優異的材料和各式零組件。


其次,神九和天宮進行手動交會對接,顯示大陸在太空具備良好測控能力,大陸已有能力建立長期駐人太空站。


中國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白延強對大陸媒體表示,兩個重約8到9噸的飛行器,在茫茫太空中飛行速度每小時超過1萬公里,能尋的、捕獲已非易事;對接的時候,相對速度更僅每秒0.2公尺,角度偏差在1度之內,橫向偏差0.2公尺到0.3公尺。


這些沒有精確測控,是不可能完成的。


資訊時代,太空是決定性的戰場,因為定位、通訊、網路、偵測、指揮控制、飛彈等,無不仰賴衛星在太空發揮作用,世界大國無不積極搶佔太空這個制高點。


「全球防衛」主任編輯施孝瑋對中央社記者指出,神九的成功代表大陸載人航太科技向前邁進一步,為下階段太空計劃做好準備,反映大陸太空科技的可靠程度較前提升。


大陸網友則認為,大陸在太空科技方面的進展,將使美國今後更需與中國相互尊重、共存共榮,有助於大陸戰略地位提升。


至於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,施孝瑋表示,它主要用於科技探測,說明大陸深海探測技術日趨成熟,但與軍事用途並不相同。


施孝瑋說,軍用潛艇與科研潛水器有明顯差異。例如軍用潛艇要在海中巡弋,而科研潛水器則基本不進行大範圍運動;軍用潛艇的通訊要靠極低頻無線電,但科研潛水器則用與母船相連的電纜。


但另有外國媒體認為,蛟龍號深潛反映大陸具足夠能力繪製海底地圖,這對潛艇活動有重要作用。深海潛水器還可能用於維修探油設備、勘探深海礦藏等方面。


一位大陸網友認為,「現在中國雖然在試驗階段,但是它有向海洋進軍、遠海進軍、深海進軍的實力。這就標誌著一個動向吧,是國家的戰略。」


此外,尤值一提的是,神九和蛟龍的表現,反映大陸在人才養成和精神教育方面的成效。


例如蛟龍號的總設計師徐芑南,今年75歲,20世紀50年代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船舶系,當年是主動請纓到青島潛艇基地當艦艇兵的。


徐芑南的太太說,他不管病有多重,人有多累,只要一提到潛水器,「精神頭兒就會立刻旺盛起來」,要是離開了潛水器,「他就像丟了魂兒一樣」。


大陸第1位女太空人劉洋,今年才34歲,而且是獨生女,卻一點也不嬌氣。她在航校受訓時曾咬牙跑1萬公尺,入伍後幾乎3年才能回一次家。儘管她母親被媒體追問女兒安全問題時一度淚如雨下,但一句「我姑娘是國家的人」令人動容。


據報導,大陸共有100多個科研單位和企業1000多人參與蛟龍號設計、研製及海試。至於航太科技,大陸自20世紀50年代至今,更不知有多少頂尖人才,傾畢生之力犧牲奉獻。


人才的培育和運用,具有在硬體之外、無形卻非常關鍵的戰略意義。


顯然無論上天或下海,從神九、天宮、蛟龍的表現,都可以讓人看見大陸對發展高科技的積極動向,其中既有可資借鑒之處,也讓人警惕。1010629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c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