趴趴照 » 撐傘的三星上將梨

撐傘的三星上將梨
上一頁下一頁
  • 20140117_092225_1.jpg

    20140117_092225_1

  • DSCI1958_1.jpg

    DSCI1958_1

  • DSCI1966_1.jpg

    DSCI1966_1

  • DSCI1984_1.jpg

    DSCI1984_1

  • DSCI1988_1.jpg

    DSCI1988_1

  • DSCI1990_1.jpg

    DSCI1990_1

  • DSCI1993_1.jpg

    DSCI1993_1

  • DSCI1997_1.jpg

    DSCI1997_1

  • DSCI1999_1.jpg

    DSCI1999_1

  • DSCI2000_1.jpg

    DSCI2000_1

  • DSCI2008_1.jpg

    DSCI2008_1

  • DSCI2010_1.jpg

    DSCI2010_1

  • DSCI2012_1.jpg

    DSCI2012_1

  • DSCI2013_1.jpg

    DSCI2013_1

  • DSCI2019_1.jpg

    DSCI2019_1

  • DSCI2022_1.jpg

    DSCI2022_1

  • DSCI2028_1.JPG

    DSCI2028_1

  • DSCI2031_1.jpg

    DSCI2031_1

  • DSCI2032_1.jpg

    DSCI2032_1

  • DSCI2033_1.jpg

    DSCI2033_1

  • DSCI2034_1.jpg

    DSCI2034_1

  • DSCI2046_1.jpg

    DSCI2046_1

  • DSCI2055_1.jpg

    DSCI2055_1

  • DSCI2067_1.jpg

    DSCI2067_1

  • DSCI2068_1.jpg

    DSCI2068_1

  • DSCI2169_1.jpg

    DSCI2169_1

  • DSCI2172_1.jpg

    DSCI2172_1

  • DSCI2176_1.jpg

    DSCI2176_1

  • DSCI2178_1.jpg

    DSCI2178_1

  • DSCI2179_1.jpg

    DSCI2179_1

上一頁下一頁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其他選項
  • 莎莉
    莎莉 2014/04/12 21:27

    好有趣的梨花兒~

  • wcp
    wcp 2014/04/16 11:59

    莎莉 據農友說那些花都要打掉 接枝長出來的花才要留著
    而且要細心保護她 她才能成熟為好吃的上將梨

  • Aasta
    Aasta 2020/10/12 14:31

    您好,想請問是否能和您商議照片使用授權的相關事宜呢?
    謝謝您!

  • 簡鈺偵查隊
    簡鈺偵查隊 2021/07/29 10:18

    我們都問過「數學學那麼難,以後用得到嗎」?
    2021/07/28 科技大觀園/文:陳亭瑋

    「長期在壓抑的情況下,其實他(學生)不喜歡數學,是很正常的。」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,兼任副校長的楊德清表示。

    最近有句網路流行語獲得許多人共鳴:「人生會背叛你,但數學不會,數學不會就是不會。」從一句話就可以看出來,數學是很多人求學階段的挫折經驗。困難的學科有很多,為什麼在臺灣,數學特別容易得到「困難」、「聽不懂」的標籤呢?

    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教授楊德清。 圖/陳亭瑋 攝影
    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教授楊德清。 圖/陳亭瑋 攝影

    楊德清長年投入數學教育領域,研發「數常識電腦化診斷測驗」,兩度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。長年推廣「數感」(亦稱「數常識」)的楊德清觀察,臺灣學生常年對於數學的排斥感,除了教材因素,更多與難以擺脫的升學壓力有關。許多家長認為,數學成績好才能在未來有好的課業表現,因此早在國小階段對於數學成績就非常看重,急著送孩子進補習班,反而讓孩子沒辦法好好享受數學所能提供的邏輯與思考的趣味。而學校課程與評量的安排,也受限於考試領導教學,讓數學流於偏重計算與記憶。

    過往偏重抽象計算的教學內容,也讓學生容易誤認為數學只有抽象的做題、沒有實用價值。由此的反思,掀起了一波對於「數感」的推廣。數感是什麼呢?「對數字有很好的理解,而能夠把這種理解實際的應用在生活當中,彈性、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」數學是人類理解世界最重要的工具,我們每天的生活環境不管有沒有意識到,都會遭遇到與數學有關的問題,從在菜市場買菜估算身上的錢夠不夠,到金融投資選擇保險、基金、儲蓄險要衡量損益,都會運用到數學的概念。

    楊德清認為,數感是「對數字有很好的理解,而能夠把這種理解實際的應用在生活當中,彈...
    楊德清認為,數感是「對數字有很好的理解,而能夠把這種理解實際的應用在生活當中,彈性、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」。 圖/fatcat11繪

    成就與興趣該如何併行?跨國數學教科書研究

    臺灣的數學教育向來在國小國中階段,可以獲得不錯的成績,但是學生對於數學的興趣與自信心卻相對低落。楊德清率領團隊進行跨國研究,比較新加坡、芬蘭、美國的數學課本,後來還配合南向政策,加入馬來西亞、印尼等國,希望透過探究教材上的差異,了解是什麼因素讓有些國家的學生,既有好成績,也不致嚴重磨損學習熱情。

    「芬蘭的教科書非常強調與生活情境的連結,內容非常『寫實』。」芬蘭的數學課本會提供非常具體的例子,作為教材也應用於學生的練習。像是給國小的課本,講到比例就會以實際的昆蟲放大縮小來舉例;上到時間判讀,就直接拿出全球的時區來上課。這樣的教材內容除了生活化,也讓學生可以非常快速認識實際應用場景。

    芬蘭的教科書非常強調與生活情境的連結,例如上到「時間判讀」,就直接拿出全球的時區...
    芬蘭的教科書非常強調與生活情境的連結,例如上到「時間判讀」,就直接拿出全球的時區來上課。 圖/楊德清研究室提供

    臺灣過去國小的數學教材,相對重視背誦、記憶與計算。讓很多孩子不知其所以然,不知道為什麼要回答這些問題,這些原因都會造成學生不喜歡數學。重視計算之餘,國小教材也很早就引入「直式算則」,教學生使用特定計算方法、得到單一解答。而受限於教學現場,老師也沒有時間鼓勵發展創新多元的解法。這在國小階段相當可惜,沒有機會提供學生與數學一同玩耍、訓練思考、發展創新的機會。

    不只是選擇題、計算題、應用題等只有單一答案的問題,楊德清認為,國小數學也可以發展開放式的問題,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理解。楊德清舉例:「什麼是周長?」就是開放式的問題,每個孩子的回答可以都不相同,例如孩子可以回答:繞著我們家附近的池塘走一圈,那一圈的距離就是那個池塘的周長。透過這樣的提問與回答,可以觀察到學生是不是真正了解數學的觀念、是不是存在哪些迷思,也可以提供學生進一步思考數學概念的機會。

    「什麼是周長?」每個孩子的回答可以都不相同,例如:繞著我們家附近的池塘走一圈,那...
    「什麼是周長?」每個孩子的回答可以都不相同,例如:繞著我們家附近的池塘走一圈,那一圈的距離就是那個池塘的周長。 圖/Pixabay

    多階段電腦診斷測驗,診斷迷思更提供補救教學

    楊德清在2014年與2020年兩次獲得「科技部傑出研究獎」,研究的重心就與數學的「迷思概念」息息相關。他率領團隊完成可以在線上執行的「數常識電腦化診斷測驗」,透過網路測驗系統,取代傳統的紙筆測驗或面對面訪談,針對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學生,了解學生的數學程度,也診斷迷思概念。而學生評量完,除了可以快速獲得測驗結果,幾個比較常見的迷思概念也可以直接透過「數常識電腦數位動畫學習活動」獲得補救教學。

    楊德清表示,現階段的診斷系統屬於「三階」的診斷,第一階詢問學生數學問題,第二階詢問學生「原因選項」,也就是選擇答案的原因,第三階「信心選項」更往下進一步詢問學生對於這個答案的「自信程度」。所有的問題都經過仔細設計,第二階「原因選項」更是經過多年詳細的訪談及紙筆測驗,扎扎實實收集資料,反映學生存在的迷思概念。現在還在進行的「四階」診斷,除了詢問對答案的自信程度,更詢問學生,對於「原因選項」的自信程度。線上的診斷系統除了針對數學教學研究能夠快速收集資料、進行分析,也可以提供學校老師作為教學與學生程度的參考。

    對於診斷測驗系統下一階段的發展,楊德清充滿了想像,認為未來甚至可以加入人工智慧,讓學生進行測驗的時候,直接藉由人工智慧與學生進行互動、討論,提供回饋甚至是補救教學。另外一個還在構思中的研究,則是透過臉部辨識系統區辨學生的臉部表情與情緒,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,在教學的現場就可以提供老師回饋與教學指引。

    現階段的診斷系統屬於「三階」的診斷,其中第二階「原因選項」更是經過多年詳細的訪談...
    現階段的診斷系統屬於「三階」的診斷,其中第二階「原因選項」更是經過多年詳細的訪談及紙筆測驗,扎扎實實收集資料,反映學生存在的迷思概念。 圖/Pixabay

    在臺灣的教育環境中,數學的課業壓力似乎短期內很難避免。焦慮或對數學缺乏自信的家長,又該怎麼做呢?楊德清提供的建議是:在早期階段,不需要急著給解答或資源,反而在孩子學習過程中,提供「陪伴」才是最重要的;其次是多給孩子一些空間,不要有太多限制。「(面對數學的時候)鼓勵他去想『要怎麼解決一個問題』、『為什麼要這樣做?』」楊德清認為,強求制式的解答或成績,容易導致孩子失去興趣或信心;讓孩子隨著自己的天性才能發展,適才適性才能有好的結果。

    「要讓孩子學得更好,應該要鼓勵他在學習過程中去思考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、去想為什麼,因為這些才是真正(數學)核心的重點。」

    本文轉載自《科技大觀園》(原文標題:數學的重要不在考試,在於解答生活中的大小事)

  • 吳信宏耳鼻喉科
    吳信宏耳鼻喉科 2021/12/29 19:09

    SpaceX衛星貼近中國太空站?小粉紅攻擊馬斯克
    熱門文章
    關閉
    SpaceX衛星貼近中國太空站?小粉紅攻擊馬斯克
    物理學家首次通過實驗重構量子波函數
    氫原子的電子波函數示意圖。(公有領域)
    科技新聞
    物理學家首次通過實驗重構量子波函數
    更新: 2021年12月28日 11:12 AM 人氣 492
    Facebook Twitter Line 複製鏈接 字號

    【大紀元2021年12月27日訊】(大紀元記者高文森編譯報導)經過十幾年的研究,一組科學家第一次通過實驗的方法成功地重構了量子波函數。這項成果11月3日發表於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。

    波函數是描述量子粒子特性的抽象概念,是物理學家構建量子力學的重要基石。電子在不同材料內部所展現的特性不同,掌握這其中的規律是研發新材料所需要的關鍵環節。

    要預測一個電子在材料內移動的速度,或是它所攜帶的能量,科學家使用的是1929年物理學家菲利克斯·布洛赫(Felix Bloch)提出的布洛赫波(Bloch wave)函數。這對開發量子設備很重要。在這個函數提出九十多年後,這份研究終於首次通過實驗重構了這個波函數。

    主要研究者之一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Santa Barbara,縮寫U.C.S.B.)畢業生喬·科斯特洛(Joe Costello)說:「電子的波函數很特別,如果你要設計用到量子學特性的新設備,你需要對這些(函數所涉及的)參數非常了解。」

    這些參數非常抽象,比如電子的能量級、以及函數「相位」(phase)等。在以前的研究中,科學家對電子的能量級有了不錯的探討;然而隨著量子技術的發展,相位參數的重要性隨之增加。這正是這份研究重點突破的對象。

    這個研究組用兩束激光和半導體材料砷化鎵進行實驗,從它們的互動中對相位參數展開探索。這個實驗包含三個步驟。第一步他們先用近紅外激光刺激材料內的電子。這給予電子能量使其在半導體中快速運動。電子是帶負電荷的,當它們快速運動的時候,會出現一個名為「空穴」(hole)的粒子隨著一起移動,空穴可以理解為是電子的影子粒子,但是它帶正電荷。

    第二步,研究人員使用另一束超快脈衝激光把電子和空穴擊散,之後又快速允許它們重聚。這束激光作用的時間短到只有萬億分之一秒。最後,空穴和電子在分開期間所增加的能量,在重聚的時候以出現一道閃光的方式釋放。

    十年前,這個研究組的負責人U.C.S.B.的物理學家馬克·舍溫(Mark Sherwin)就意識到,這些閃光的特性對激光的特性很敏感。現在,他引領的研究組通過實驗展示,電子和空穴重聚時所發出閃光,與開始的時候用於衝擊電子的激光的偏振特性密切相關。正是激光的偏振特性影響著電子和空穴之間波函數的不同「相位」。最後釋放的閃光的偏振性,也是由這個函數的相位決定的。

    在以前,相位這樣抽象的參數無法用物理公式上實際的數字描述,而這份研究把它與實際的、光的偏振度的測量聯繫起來。

    沒有參與這份研究的同行、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香布·吉米爾(Shambhu Ghimire)告訴美國科學人(Scientific American),這份研究把以前完全不可捉摸的、抽象的數學概念,用對光的測量展示了出來,這份研究的突破之處正在於此。◇#

    責任編輯:葉紫微
    標籤: 量子波函數 超快脈衝激光 偏振光
    相關專題: 科學新知 / 科技前沿

  • 吳信宏耳鼻喉科
    吳信宏耳鼻喉科 2021/12/30 10:01

    https://m.youtube.com/watch?v=XW5eO3EypbM&list=PLstdOGDXMaWKAGMkTdfHj9mhC8p0Xt75O&index=44

  • 查日鵬
    查日鵬 2021/12/31 13:48

    https://www.lib.ntu.edu.tw/

  • 顏福南友愛涂旃榕
    顏福南友愛涂旃榕 2022/09/24 07:23

    2022年9月20日,《鏡週刊》報導高虹安博士論文抄襲,她開記者會駁斥指控,強調其論文沒有剽竊。對此,筆名「翁達瑞」的旅美教授陳時奮於下午張貼自己保存的「原版論文」指高不但抄襲還企圖掩飾抄襲行為[35]。高於同日備妥辛辛那提大學誠信中心回函之證明提出反擊,亦表示沒有侵害資策會著作權[36],並針對外界質疑論文參考文獻於同年9月17日加上第64條來源,高表示:「官方網頁下載的版本,也不是我高虹安可以擅自修改上傳的[37]」,否認論文事後加工。9月21日,高虹安接受媒體訪問再度說明,「校方同意讓參考文獻更完美」,論文事後加工是校方同意、符合規定[38]。

參加的共同相簿集

  • thumb
    calendar趴趴照
    超過3個月以上共217本相簿

此相簿內的相片出現在:

相簿列表資訊

最新上傳:
2014/01/19
全站分類:
攝影寫真
本日人氣:
0
累積人氣:
51